自然界警訊 水獺在告訴我們什麼?

記者 何宜/特稿

台灣瀕危物種的消失,破壞了生物多樣性、導致生態系的失衡。除了相對少數人關心的物種保育工作外,其實與一般大眾更切身相關的是,這些動物的死亡並非無聲無息,在野外的牠們正在以自身生命的消逝,向人類控訴、反映許多大自然的警訊……

瀕危動物反映的不是單純的物種滅絕,而是環境生態無法永續生存。 台北動物園/提供

向陽山黑熊的死去,讓我們反思無痕山林的重要性;石虎的快速滅絕,讓我們看到淺山生態系的過度開發;歐亞水獺的頻繁路殺,告訴我們金門水系的切割、土地過度開發的問題。

近年協助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「金門水獺分布變遷與族群生態研究計畫」的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玲玲表示,自己在1992至1993年金門剛解嚴左右,曾受當時林業處保育科所託,到金門當地進行當地物種狀況的調查,也在當時確定金門仍有歐亞水獺的存在,且在金門和烈嶼大部分水域均可發現其活動的痕跡

調查水獺已22年的李玲玲表示,金門開放觀光後,溪流、河川和地貌的改變相當大,除了車輛變多、用水量增加,接連水污染也變多。水系截斷與道路切割讓靠著河域移動、腿短穿越馬路困難的水獺因此被限制了活動範圍或慘遭路殺。

李玲玲說道,解讀水獺的死訊,並不是全然反對金門開發,而是儆醒我們應有兼顧生態的更好方法。河流湖泊如果時常乾涸,應該要想到金門水資源利用是否完善?道路切割和開發,應該要想到土地是否有做好綠地規劃?對活動範圍廣、原來遍佈全島的水獺而言,目前的逐漸消失正是在反應污染、環境變動及生態問題

李玲玲也解釋,水獺也不是一個嬌嫩的動物,牠有辦法適應環境的干擾和變動,而且也曾在民宅的後院活動、留下排遺。不過如果整個環境是持續劇烈變化,而且是無法回復的改變,水獺的生存就相當艱難。

縣府設置於路旁的警告標誌。 取自網路

針對日前遭抗議的「金門縣綠色休閒度假園區BOT案」,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表示林務局也兩度派員至現場勘查,提出工程期間應加強監測、設置圍籬避免動物誤闖、控制廢水逕流、設置動物廊道及串連前埔溪水系減少棲地破碎等建言。

此外金門縣政府於10月中旬,由建設處處長翁自保及科長鐘立偉來台拜會林務局局長李桃生等人,針對金門水獺的保育與路殺問題向中央主管機關請益。而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主任方國運對水獺事件也極為關心,除主動聯繫協助水獺解剖外,更針對路殺問題提出防範建議。在會晤中林務局也決定將於近期召開專家會議,邀集水獺相關、動物行為、棲地改善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,一同商議具體可行的保育策略

綜觀這些瀕危物種的保育,除了中央政府需與地方縣市合作外,更要結合在地力量才能永續維持,此外,更是少不了同樣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民眾的理解與支持。試想,這些原本都和我們生存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動物們,是什麼原因造成牠們的消失?雖然野生動物鮮少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,但牠們的生命與生活在同一環境的你、我都息息相關

【緊急連署!】金門縣野鳥學會發佈

訴求:

為搶救金門縣前浦溪流域(南莒湖)水獺棲地,免於遭受緊鄰「金門縣綠色休閒度假園區BOT案」開發破壞水系的完整。希望金門縣政府能立即停止該BOT開發工程,於補做環評後再決定是否能開發

說明:

  1. 前浦溪流域是金門東半島最大的水獺棲地,但該項BOT案開發基地卻夾在其間,導致林務所園區被切割兩半,也讓水獺無法順利穿越該區域。今後將增加水獺遭到路殺、及未來遊客入住時對水獺的干擾。
  2. 未來BOT案基地與南莒湖相距不到70公尺,與林務所園區卻相隔數百公尺,南莒湖自然成BOT囊中物。且該案簽訂50+20年,影響時間甚久。
  3. 該項BOT案實際影響環境範圍超過環評最低標準(5公頃)甚多,規劃時卻以4.5公頃刻意逃避環評。且承包商自行委託監測,有球員兼裁判之嫌。
  4. 農委會應輔導金門林務園區所設立「水獺基地」或「保育中心」,仿效中國大陸設計貓熊基地,替水獺打造收容、復育及研究的地方。

連署:加入連署拯救生態未來

所屬專案: 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