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知動物行為 獸醫兼任浪浪「媒人」

記者 李娉婷/報導

許多人會響應以領養代替購買,到公立收容所去挑選「看對眼」的浪浪,帶回家照顧幾天後,才發現養寵物有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,因而將浪浪退回。為了減少退養率,嘉義市流浪犬收容中心的獸醫師當起了流浪動物的媒人,為認養人媒介適合一起生活的毛孩!

雖然嘉義市流浪犬收容中心設備老舊,但是盧思岑給予浪浪們相當完善的照顧。 盧思岑/提供

領養是件好事,但是比領養更重要的是「不棄養」。嘉義市流浪犬收容中心獸醫師盧思岑同時有獸醫、動物行為學與幼兒教育的背景,對她來說幫助人與幫助動物同樣重要,因此面對認養人,她總是會多問、多講幾句,從家庭環境與生活習慣為認養人挑選適合的動物,讓認養人與浪浪都能有找到好伴侶的感覺。

不過要想這樣做,首先就要對收容所內的每隻浪浪都夠了解,盧思岑運用自身的動物行為學專長,在動物進入收容所的那一刻就會先以簡單的觀察分配籠舍、為動物們分配合適的室友,再慢慢地認識牠們,而和浪浪們混熟的最佳時刻,當然就是放飯時間!

經過親人訓練,收容中心內時常能見到因為安心睡到翻肚的狗狗。 盧思岑/提供

盧思岑表示,她與志工們只要有空閒就會盡量人工餵食,餵食時在乾糧飼料中加入罐頭,趁機和流浪動物打好關係,並利用有限的時間為浪浪們做親人訓練,她也笑稱每次她和志工進入狗狗的籠舍都像在走「星光大道」,總是會受到牠們熱烈歡迎。

在認養人參觀收容中心時,盧思岑也會仔細詢問認養人,並且讓認養人多停留在籠舍內觀看,確切得知認養人的需求後再推薦適合的動物,若是遇到飼養知識不夠或是感覺到有猶豫的認養人,她也會請對方多想想、或許回家考慮幾天再決定,避免二次棄養。

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志工和流浪狗媽媽互動,讓牠對人不再警戒後,獸醫師才能檢查小狗的身體狀況。 盧思岑/提供

雖然這樣的管理方式常常讓盧思岑和志工們忙得焦頭爛額,不過也因此降低了退養的機率,也有民眾從收容中心認養了一隻狗後又回來再認養兩隻的案例,甚至有認養人會帶狗狗「回娘家」來看看她與志工,都給予了他們相當大的鼓勵。

盧思岑了解收容中心內每隻動物的習性,但她表示單靠個人之力絕對辦不到,能對收容動物們做親人訓練與改善收容環境,都是在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的全力幫助下才完成,加上嘉義市府的持續關心,讓她能夠充分運用自己專長,從第一線改善人與動物的關係。

 

所屬專案: 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